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

做一個正信佛門子弟,必要修持(釋迦牟尼佛)

做一個正信佛門子弟,必要修持(釋迦牟尼佛)

釋迦牟尼佛 慈悲:

世尊曰:要做一個正信佛門子弟,必要有下列的修持方法:(節錄 天堂遊記)

  • 一、 信—信佛是真,信己不(作)假,信他人無異,三者相信,一合理相,信者得救,信者成佛。
  • 二、 解—解悟佛法,不作文盲字障,由解經而解心,若只解經文,不解本心,如擊寶入牢籠,身雖寶貴,實等囚犯,焉得解脫成佛?解開貪、嗔、痴三毒,始可心身俱淨,頓人佛土。
  • 三、 行—信解既做,不行若無,修道貴行,故曰「修行」。行者風範清高,「獨行者為小道,群修者曰大道」,故以一己之行,度化眾生同行,始契慈悲之旨,不作自了漢。
  • 四、 證—佛有八萬四千法門,凡有誠恒之心修持,皆可成就,各修各有驗證,襌僧居士,實修實證;他教他法,各修各證,切莫起分別、嗔怨、毁謗心,以焚喪自性功德,減卻慧根,如樹打「行人」,葉謝果落,因欲傷人,必招自傷,故謂「舉火燒天猶自燒」,切記。


以上四點足作參修之本,而當清淨三業,以了三世因果:
  • 一、 身業—身不履邪徑、不染惡習,不任傷生,即不殺、不盜、不淫,則身業清淨。
  • 二、 口業—口不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,則口業清淨。
  • 三、 意業—不貪、不嗔、不痴,則意業清淨。

除淨三業外,還要勤行六度一、 布施—看見一切眾生受苦,心生慈悲,以「人溺己溺,人飢己飢」精神,布施所能,使苦人得樂,迷者受益。布施分有三種:
  • 1.財施—以金錢、物品去幫助窮苦者,改善他們的生活。或出資捐款印刷各種善書、經典勸化度人,以改善眾生的心性。
  • 2.無畏施—凡對痛苦的人,用溫暖愛心加以安慰;遇人困難,施於援手解難,使受苦受難者心中得到平安,沒有恐佈感。如對寺廟佛堂等,獻出勞力清掃維護;或對毁謗正法者,能以無畏精神伸張真理感化之。
  • 3.法施—以自己所學,領悟的佛法真理,向世人宣說,使眾生同沾法雨,轉迷成悟,學道有成。
二、 持戒—嚴守戒律,始能塑出端莊法相。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淨,不犯惡業。當守五戒;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其它奢華歌舞,令人目迷神亂,香煙等亦當禁戒,以維心身清淨。
三、 忍辱—修道途中,阻碍必多,遇挫折毁謗,不怨不恕,由忍化恕,心自安之。外忍飢寒,內忍七情六慾,如此道志不餒,不畏困難,學道度人必能成之。
四、 精進—佛海無邊,道山高遠,學無止境,真理研習不可停頓。若有過失,遇人指點,立即改正;凡對眾生有利益工作,當仁不讓,盡力去做,精進不怠,彼岸自達。
五、 禪定—要修煉成佛,必需寂靜其心,以免散亂。要普度眾生,精神須有特別訓練,所以禪定冥想生智慧,遇事始能有定力。
六、 智慧—修行者之心性當具有最高之智慧。博覽群經、遠有學識、歷練世故,可以辯無礙,圓通萬事,度以眾生自然方便,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墮落魔障之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